『頭暈』係指頭昏昏、腦重重、眼花繚亂的、尚不致天眩地轉,大多是內科之疾病所致。而『眩暈』係天眩地轉的,病人感覺周圍環境在轉動,併有噁心、嘔吐,這大多是內耳前庭病變所致。人體的平衡,主要由三個系統來維持;分別是視覺、本體感覺及內耳前庭(見附圖)。例如,我們將頭轉向右邊,右耳內耳前庭之水平半規管會興奮電位,而左側則相對減低電位,因之產生前庭眼反射反應。加之視覺訊息及頸部本體感覺之變化,人自出生以來,這三個系統互動之關係便一直被整合儲存在左腦幹之資料中心;因之人會逐漸調適各種平衡動作。當這三個系統有『不協調』時,便會產生頭暈及眩暈。舉例說明老年人易於頭暈;首先,其視力減退,神經退化(包括前庭神經),致前庭眼反射不良;頸部脊關節退化性骨刺,致腦內血液循環不良。若再加上高血壓、糖尿病等,病人自然整日多頭昏腦脹的。臨床上,若是眩暉併有噁心、嘔吐者,大多是周邊前庭系統病變。但若只是頭昏、眼花繚亂不併有噁心、嘔吐時,則多為全身系統性的內科疾病所致。另外,焦慮及憂鬱等身心症病人亦常抱怨整天頭昏腦重的。
1. 心臟血管疾病: 如心臟瓣膜疾病、心律不整、糖尿病等均使血液循環不良,易致腦部缺血而頭暈。在姿
態性低血壓方面,老年人約20%其血管交感神經較弱,不易維持血管之正常壓力。若
再加上體質不佳,如:咳嗽及大便時使胸壓上升,致血液回流欠佳。或太熱天洗熱水
澡、運動、小便時會使血管擴張。又如四肢麻痺或靜脈屈張時使血液回流不良。而老年
人其頸動脈竇因血管硬化後變的較敏感,當其突然轉頭或打緊領帶、刮鬍鬚時,便會使
心跳減慢、血流不良。以上情形均會使腦部缺血缺氧,因之頭暈,甚至喪失意識而暈
厥。另外有些藥物亦可致姿態性低血壓而頭暈,如利尿劑、抗憂鬱藥、鎮定劑、鴉片
劑、巴金森疾病用藥等。
2. 血液疾病:
如貧血、紅血球過多症。
3. 內分泌疾病:
臨床上有些病症會致低血糖而頭暈。如:胰島素腫瘤、腦下垂體功能低下、腎上腺功能
低下、酒精性肝硬化等。
利尿劑及降血壓藥均可使血壓過低而頭暈。貝他-阻斷器用藥會使心臟血液輸出量降低而
頭暈。毛地黃及抗憂鬱藥可致心律不整而頭暈。鎮劑使用不當而頭暈。降血糖用藥不慎
致血糖過低而頭暈。長期使用止痛劑會傷胃腸。因之慢性胃出血而貧血頭暈。
又稱『內耳積水』。反覆發作之眩暈,併有單側耳鳴、耳悶塞感及聽力障礙。病人常先
感到耳悶塞,耳鳴聲變大時,隨即眩暈發作併有噁心、嘔吐。其發作是來的快,去的也
快。約耗時數分鐘至二十四小時內。其病理原因是內耳積水。治療方式參考『美尼爾氏
症』專文。
2. 反覆型前庭病變:
又稱『內耳不平衡』。亦有人以為是前庭性美尼爾氏症。其反覆眩暈、噁心、嘔吐發 3. 前庭神經炎:
作,但並無耳鳴、耳悶塞感及聽力減損之症狀。經長期觀察,這種病人約只有10%至 20%會發展成典型之美尼爾氏症。其病理原因是前庭神經病毒感染、潛藏之後,反覆
發作的。治療方法相似於美尼爾氏症。
病人生平第一次突發眩暈,並無耳鳴、聽障及其他神經症狀。眩暈時併有噁心、嘔吐及
走路不穩,大約經過一週之後,病人才會覺得穩定。要到完全復原則須時數週。治療方
式為臥床靜養、抗暈藥等保守療法即可。病人發作前常先有一上呼吸道感染,而後,併
發前庭神經炎。大多病人不會復發,只有少數會再復發,即會變成反覆型前庭病變。
4. 突發性耳聾:
病人常在一夜之間,早上起床後,便覺得單側聽力減損;有時併有耳鳴及眩暈。若不予
以治療,於二週內,約有一半病人會自行復原。但醫界仍以為要把握病發之初期兩週內
,予以積極治療,以便提高治癒率。其病因主要為內耳病毒感染及內耳血液循環障礙。
治療方針主要是予以短期大量類固醇及二氧化碳混合氧氣之治療。一般若聽力減損
在90分貝以內者癒後良好,反之則不好。這種病人要排除聽神經瘤的可能。另外少數會
有復發之現象。有些則以後會併有眩暈而變成美尼爾氏症。
病人常是起床時,頭部感到一陣眩暈,若頭暫不動休息一下,則馬上又恢復。其發作時
間只是數秒鐘,且不會有噁心、嘔吐或耳鳴,聽障等症狀。其可能原因為頭部外傷及年
齡老化。一般病人在一年內會痊癒,這期間只須予以頭頸部之眩暈復健運動。少數病人 症狀持續超過一年時,便形成慢性;這時便可考慮手術。
6. 耳帶狀 疹:
病人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後,會感到耳痛及外耳部分有水泡及結痂。而復常併有顏面神經
麻痺或眩暈之症狀。極少數會併有其他第五、六、九、十的腦神經症狀。此種眩暈症狀
可持續數日,有點像前庭神經炎之病程,只須休息及症狀治療。而顏面神經麻痺之恢復
率約只有60%~70%,治療上可考慮類固醇及Acyclovir。
a. 病毒性內耳炎:
流行性腮腺炎、痳疹、單純性 疹和帶狀 疹等可能侵犯內耳而產生較輕微之聽障及
眩暈。
b. 化膿性內耳迷路炎:
會造成嚴重聽障及眩暈、噁心、嘔吐。如腦膜炎患者,因腦脊髓液和外淋巴液有交
通,故可因之引起內耳炎,這是引起後天性聽障之主因。必須針對病原菌扱以抗生
素。
c. 內耳瘻管:
中耳炎膽脂瘤可併發內耳瘻管,可因之造成漿液性內耳迷路炎而眩暈。有時外耳道稍
有壓力刺激(如風吹進耳道),即可能致眩暈。必須作中耳炎手術。
係由前庭神經長出神經鞘瘤。初期的症狀為單側耳鳴併有漸進性聽障。約有一半病人會
併有眩暈及平衡失調。其他症狀可為頭痛、顏面神經障礙、顏面麻木、小腦症狀及第
九、十等腦神經症狀。須予以手術治療。
a. 顳骨骨折:
病人有頭部外傷、昏迷、及外耳道出血之症狀。易併有顏面神經麻痺及聽障、眩暈之症
狀,甚至會有腦脊髓液漏。顏面神經麻痺可以是立即型者、預後不良,須考慮手術。反
之為遲緩型者,預後良好,觀察數週即可痊癒。腦脊髓液漏則予以臥床休養一至二週,
大多可自行癒痊。聽障則須評估是為中耳亦或內耳之病變,是否須要手術。而眩暈則以
休養及藥物治療為主。
b. 內耳迷路振盪:
頭部外傷並無骨折時,經過數日或數週之後,可發生耳鳴、眩暈及高頻聽障的症狀。治
療方法以靜養及藥物為主。
三、腦中樞疾病之眩暈:
a. 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症:
造成腦幹前庭神經核之缺血而致頭暈及眩暈,較少出現耳鳴及聽障。同時亦伴有手腳麻
木,顏面麻木、吞嚥困難及複視、頭痛等症狀。
病人突發眩暈、嘔吐,且站立不穩等。
c. 偏頭痛,病人流淚、眼花、頭痛發作時,可以併有眩暈之症狀。有些則是頭痛發作過
後,才有眩暈。
2. 多發性硬化症:
西方人較常見。乃腦神經元隨處任意地退化,造成多發的神經症狀。病人亦會有頭暈及
眩暈。
腦幹腫瘤,小腦橋腦腳之聽神經瘤,小腦腫瘤均可致頭暈及眩暈。
細菌性腦膜炎可影響前庭神經。中耳炎併有顱內感染時,可因之造成腦膜炎及腦膿瘍。
腦基底病變致協調動作受損,會有頭暈,走路不穩,身體姿態不穩等。
可致走路不穩、眩暈及眼振等。通常其平衡失調之動作是持續性的,不像周邊前庭病變
所致的只是陣發性質。